[沒有時間認識你]
在接個別諮商/治療或演講的時候,
有時會被問到:「什麼時候會好?」、「治療有沒有成功? 」
通常希望能一起按下暫停鍵,
覺察一下:「什麼是好? 」、「什麼是成功呢?」
當憂鬱情緒不見了,就是好了嗎?
倘若,變成沒有感受,連快樂也體驗不到了呢?
當不再自我傷害,就是治療成功了嗎?
倘若,對生命仍然感到匱乏虛無呢?
在時間與資源有限的狀態下,
也許我們都在努力追求速效:那些似乎看得見、摸得著的變化。
不禁想起蔣勳的演講,溫柔而怯弱說著:
「到現在念詩時還是有一種心虛,不知道詩在這個世界上扮演什麼角色…
如果到處是戰爭,如果到處有飢荒,到處有人與人的仇恨與廝殺,
那一首詩,能夠挽救什麼?
我不停地在懷疑自己所做的這件事...
能不能留18分鐘給一首詩? 想完以後還是覺得很奢侈…
就退了一步。
我想詩永遠在退一步,因為它沒有辦法在這個現實的世界去爭些什麼東西,
所以它只好退一步。」
我們能留多少時間給自己呢?
能留多少時間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呢?
在現實生活的選擇中,
是否讓自己也一再的退一步?
沒有時間好好的認識自己,
沒有時間好好的認識他人,
沒有時間好好的認識世界。
當有天開始意識到此時此刻,
世界好陌生,他人好疏離,
我是誰呢? 我過得好嗎? 我為何而來? 要到哪去?
什麼才是好? 什麼才是成功?
我們能否留給自己一點點時間?
當你願意開始心理諮商或治療的旅程,
只希望在這個安全信任的時間空間裡,
我們能一起好好的認識自己,
問候一句:「你還好嗎?」
文、圖/洪千惠心理師
#工作筆記
#心理惠談室
#心理繪談室